紅斑狼瘡之病變 ( 5 項目)

胃腸&肝臟病變


胃腸&肝臟病變 -胃腸道病變

紅斑狼瘡病人有1/3以上的病人會有胃腸道症狀,也有10%病人在第一次發病時就有胃腸道病變。
胃腸道病變主要以非特異型之症狀為主,例如:噁心、嘔吐、腹痛及腹瀉等胃腸機能障礙來表現。
在診斷之前還應排除藥物引起之副作用,才不會診斷錯誤。
以胃腸機能障礙表現的疾病

.慢性假性賜阻塞

因胃腸道平滑肌神經受損,使腸道蠕動異常。主要症狀是腹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便秘、腹脹及腸蠕動量減少。治療主要是用促進蠕動藥及類固醇,有時還須併用抗生素。

.腸菌過多症
主因是胃腸消化機能變差,胃腸蠕動不良才會使腸內細菌増多。主要症狀先是腹脹、便秘,繼而有腹痛,最後是腹瀉。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及消化酵素。

以急性腹痛表現的疾病

急性腹痛來表現的疾病有很多,包括:胰臟炎、膽囊炎、脾動脈阻塞、腎動脈阻塞、血管炎及潰瘍出血、發炎性腸炎、息肉發炎、子宮外孕、骨盤腔發炎等。

.胰臟炎
胰臟炎之急性腹痛主要是因血管發炎及血管栓塞所造成。除了紅斑狼瘡之外,三酸甘油脂過高、膽道結石、酗酒也會造成胰臟炎。紅斑狼瘡併發胰臟炎之病人有些共同特徵:通常血清中有抗磷脂質抗體及高血脂,且正在使用類固醇、免疫劑及利尿劑,診斷主要是依據病人血清中之胰蛋白酶Amylase及脂蛋白酶lipase增高。典型之症狀是上腹痛,痛也會轉移到背部,同時有噁心、嘔吐及脫水之現象,治療主要為禁食、輸液,並使用類固醇。

.腸繫膜血管炎
此病主要是因紅斑狼瘡病人之血清中自體抗體與抗原形成複合物,沉積在腸繫膜之微血管所引起。多數病人之主要症狀為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及發燒等。治療之前還需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,治療方法是使用每公斤0.5毫克之類固醇,但治療時要小心,因為有少數病人會有腸壁變薄而造成腸穿孔之現象。

胃腸&肝臟病變 - 自體免疫型肝炎

全身性紅斑狼瘡病人有40%病人曾出現肝功能異常,但大部分是病毒型肝炎和酒精型肝炎,僅1%是自體免疫型肝炎,此種肝炎主要是由自體抗體造成的肝臟發炎,通常發生在生育年齡層之女性,有抗肝臟細胞之自體抗體及肝功能異常的臨床症狀,大部分病人使用類固醇治療效果皆很好。

在臨床表徵上,有七成以上的病人以慢性肝炎來表現,臨床上有疲累、黃疸、關節痛、右上腹痛、手掌紅疹及蜘蛛網狀血管擴張之症狀;二成五之病人以急性肝炎來表現,僅有少數病人以猛暴型肝炎來表現。肝以外之症狀,包括:自體免疫甲狀腺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糖尿病等。

病人的血液檢查主要是呈現肝功能異常,胺基酸轉換酶GOT會超過5倍,免疫球蛋白IgG起過2倍,鹼性磷酸酶AIk P稍高,人體組織抗原以A1B8、DR3及DR4最常見。

自體肝炎依抗原種類而分為四型:
.第一型 : 最常見,有抗核抗體ANA、抗平滑肌抗體ASMA。
.第二型 : 少見,有抗肝腎小體抗體LKM-1。
.第三型 : 罕見,有抗可溶性肝原抗體SLA。
.第四型 (原發性膽道炎) : 常見,有抗粒線體抗體AMA。

第一、二、三型組織變化很相近,因此無法以病理變化來區別,僅能以血清來作區分。

治療方法應併用高劑量類固醇(1mg/kg/day)及免疫劑,通常兩者併用的治療效果較好,類固醇最好是使用六星期之後才減藥,且最好按每月減少1毫克的方式遞減,類固醇治療需在肝功能恢復正常後再持續使用半年才能停藥。

« 返回